网络课程验收标准与评分表
?
一、网络课程内容的验收原则
1、从教师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的战略高度,将现代科学、技术、人文社会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合理、适当地反映到课程资源中。
2、课程内容应体现培养规格的基本要求,并与教师教学实践的改进密切结合,不同类型(学历教育、继续教育)的课程应有不同的侧重。通过对课程的学习,提高教师的学历层次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
3、课程设计适应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新课标的实施与教师培训模式改革的需要,要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有利于发挥教师的潜能,有利于培养教师的创新精神和主体意识。
4、课程设置整体性与个体性兼顾;科学性、先进性与针对性、实效性相统一;统一性和灵活性相结合。
二、网络课程制作验收标准与评分
| 一级指标 | 二级指标 | 三级指标 | 选项要求 | 标准分值 | 自评分值 | 验收分值 | 备注说明 | 
| 教学设计 | 课程定位 | 有明确的学习对象和基础要求说明 | M | 2 | ? | ? | 声明课件的使用对象以及所需的基础知识 | 
| *学习动机激励 | 能运用多种策略激发学习动机 | O | 3 | ? | ? | 在课件中使用多种与学习内容相关的教学策略,有效的引起和维持学习者的注意和兴趣。 | 
| 学习目标 | 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 | M | 2 | ? | ? | 课件中有明确的学习目标或教学基本要求陈述(体现到章节) | 
| *学习向导 | 有必要的自学建议或指导 | M | 2 | ? | ? | 为自学者提供学习方法或内容的建议、帮助。 | 
| *组织结构 | 课件的知识组织结构符合本门课程的内在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知规律 | M | 2 | ? | ? | 组织结构是指根据学科知识体系所做的学习内容安排。 | 
| *教学交互 | 1.有超链接设计 | M | 2 | ? | ? | 利用超链接技术体现知识点及相关内容之间的联系,而不只是翻屏或翻页。 | 
| 2.人与人交互活动设计 | E | 3 | ? | ? | 课件中利用网络特性,设计有效的师生交互和生生交互的学习活动;包括专题讨论、网上协作、网上练习等。 | 
| 练习设计 | 1.提供练习、测试 | M | 2 | ? | ? | 提供练习或测试(至少到章) | 
| 2.练习(测试)方式多样化 | O | 3 | ? | ? | 在题型、内容和方法上做到形式多样,题量充足。 | 
| 学习评价 | 提供及时的评价与反馈 | E | 2 | ? | ? | 学习评价包括作业评价、在线 练习反馈等,评价应该是及时、有效和可靠的。 | 
| *实践指导 | 课程设计中提供知识运用的范例、应用方案设计等实践活动 | O | 3 | ? | ? | 学习者能够将知识灵活应用在模拟情境或现实生活中。 | 
| 教学内容 | 科学性 | 教学内容正确,无科学错误,模拟仿真准确 | M | 2 | ? | ? |  | 
| *引用说明 | 说明网络课件所使用素材或资料的来源 | M | 2 | ? | ? | 有网络课件中所使用的内容材料或素材的版权问题的声明,举证材料中对版权的承诺由项目负责人签名,加盖公章。 | 
| 内容规范 | 文字、符号、单位和公式符合国家标准 | M | 2 | ? | ? | 标准包括国家关于出版物的标准、学科专业标准等。 | 
| 知识覆盖面 | 教学内容覆盖教学基本要求 | M | 2 | ? | ? | 知识点覆盖面达到了课程定位的要求 | 
| *知识点讲解 | 疑、难、关键知识点的讲解透彻 | M | 4 | ? | ? | 根据知识点讲解的数量和透彻程度来评分。 | 
| *先进性 | 教学内容体现学科前沿 | E | 2 | ? | ? | 引进或融入先进教学内容的程度 | 
| 开放性和可扩充性 | 教师可对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和组合 | E | 3 | ? | ? | 根据不同教学需要,教师可以对课件内容进行调整与组合,方便新增或删除内容,并重新打包。 | 
| 支持教学的资源 | 1.提供与知识点相关的丰富的资源链接 | M | 3 | ? | ? | 课件中提供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丰富资源,充分体现网络资源的共享性。 | 
| 2.资源表现形式多样 | M | 2 | ? | ? | 
| 3.提供课件中自带资源的检索 | O | 2 | ? | ? | 
| 可用性 | 导航 | 导航清晰、明确 | M | 2 | ? | ? | 通过导航,学习者能清楚了解知识内容结构以及功能模块。 | 
| 链接 | 链接准确、无死链 | M | 2 | ? | ? | 课件需要通过链接测试,如计算机程序测试或抽样测试。 | 
| 程序响应 | 响应及时有效 | M | 2 | ? | ? | 课件程序对学习者操作要作出正确的反应,且响应时间可接受。 | 
| 定位 | 学习内容定位 | O | 3 | ? | ? | 学习者能迅速查找到知识点在知识体系中的位置及与其它知识点的关系。 | 
| *学习记录 | 学习过程记录及定位 | E | 2 | ? | ? | 课件提供学习过程跟踪记录的机制,学习者可以从前一次退出的地方开始新的学习。 | 
| 帮助 | 1.联机帮助及时有效 | O | 2 | ? | ? |  | 
| 2.联机帮助易读、易懂 | O | 2 | ? | ? | 
| *插件 | 带有课件运行时所需的且现行浏览器中不支持的附加插件 | M | 2 | ? | ? | 课件在本地运行过程中遇到需要下载插件时,能提供自动下载。 | 
| *可控性 | 学习者可以控制多媒体信息的呈现 | O | 2 | ? | ? | 注释 | 
| 技术性 | 可靠性 | 1.安装/卸载方法简便易用 | O | 3 | ? | ? |  | 
| 2.课件运行出现意外中断,重新开始课件能正常运行 | M | 2 | ? | ? | 意外中断包括系统环境因素、人为因素(误操作和恶意破坏)和程序自身因素。 | 
| 兼容性 | 课件可以跨平台使用 | O | 1 | ? | ? |  | 
| 安全性 | 学习者不能随意删除或添加数据 | O | 2 | ? | ? | 和教师重新调整组合内容的关系 | 
| 规范性 | 课件中的资源达到《网络课件开发制作规范》的要求 | M | 4 | ? | ? | 即网络学院下发的网络课件开发制作的意见 | 
| 信息呈现 | *媒体选择有效性 | 1.各种媒体表现与学科专业内容有机结合 | O | 2 | ? | ? |  | 
| 2.各种媒体使用协调 | O | 3 | ? | ? | 
| 界面设计 | 1.页面的长度适中 | M | 2 | ? | ? | 一般不能超过3屏。 | 
| 2.页面元素布局合理 | O | 6 | ? | ? | 全局导航元素个数在3-7个,全局导航元素指总是出现在课件的主窗口中的导航标识,如回首页、向前翻页、向后翻页和帮助等; | 
| 3.按统一的风格设计页面 | 
| 4.色彩协调 | 
| 5.教学内容、层次表现分明 | 
| 6.全局导航设计合理 | 
| ? | 技术文档资料 | 有相关技术文档资料 | O | 2 | ? | ? | 有完整的技术文档材料,包括技术实现方式、运行环境和具体用户使用手册。 | 
| *学习辅导材料 | 提供学习的辅助材料 | M | 2 | ? | ? | 课件所附带教学指南、习题参考答案、重点解析等。 | 
| 学习参考资料 | 提供参考书目与相关网站 | O | 2 | ? | ? | ? | 
| 总分 | ? | ? | ? | 100 | ? | ? | ? | 
说明:1.选项要求中,M(Must)即必选项;O(Option)为可选项;E(Encourage)为鼓励的加分选项。
2.20个M项,合计47分;O与E选项合计53分;学历课程验收合格为60分,继续教育课程验收合格为75分。M项须全部通过。
3.凡指标中带有*字符标记的选项需要举证材料,具体要求请参见“举证说明”。
4.自评分值为项目组根据验收标准中各级指标完成情况参考备注说明自认应得分值。
5.验收分值为验收专家根据验收标准对验收课程的评价分值。